



今年,北京马拉松加大了医疗保障的力度,从30公里处开始增加保障密度,每50米增设一名医疗志愿者为选手服务。和睦家也为这些志愿者额外提供了200份医疗物资,包含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、创可贴、酒精棉片及碘伏棉签等医疗用品。据不完全统计,本次北马赛事和睦家医疗急救站登记的被救助参赛选手人数约为3300人次,当天通过和睦家医疗服务得到救助的重症跑者共有3人。重症跑者的减少反映出北马选手参赛水平的整体提升,也印证了“科学跑、安全跑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,与和睦家科普北马运动知识的初心不谋而合。
除了沿途的10个医疗服务站点外,终点展示区内,和睦家特设拉伸展台,安排了4名专业康复拉伸治疗师为跑友们提供免费拉伸服务。同时,其他医疗志愿者也为跑友处理了抽筋、擦伤、水泡等赛后常见问题。


今年的和睦家医师跑团中,既有去年参加过的、有经验的老跑者,也有重新甄选后入选的新跑者,他们来自北京协和医院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、北京安贞医院、中日友好医院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十余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心脏中心、急诊科、 ICU(重症监护室)、外科、康复医学科、全科等科室,均参与过全程马拉松,并有着丰富的急救经验。他们过往的全马完赛时间从3小时内—6小时不等,赛段从A区—F区均有涵盖,以便服务尽量多的北马选手。
医师跑者的职责,不仅要在赛程中利用随身携带的利多卡因、酒精棉片、碘伏棉签、创可贴等药品,沿途为有需要的选手提供救治服务,同时也肩负着第一时间识别、发现和救助脱水、晕厥、心脏病发作等危重症患者的重要责任。据统计,本届北马中,医师跑者们全程共计为近200人次的北马跑者提供了应急处理,包括皮外伤、拉伤扭伤、肌肉痉挛等情况。同时,也对一些可能晕倒或出现高危风险的跑者进行建议休息、劝退或陪跑。
每一位医师跑者都肩负着“医师”和“跑者”的双重身份,他们在面临他人需要救治的情况时,都会放弃对个人情况的考虑转而竭尽所能提供帮助。本次北马赛后,当大部分选手已经陆续离开终点区时,对讲机内突然传来呼叫,一位跑友在冲过终点后出现了心率过低的情况,请和睦家医师跑团的资深医师一同前往协助。这时,正准备离开的和睦家医师跑者——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副主任医师杨赓立刻返身,不顾自己腿部的不适,与北京和睦家医院护理部总监侯艳一起迅速赶往现场参与救助,及时得当的指导处理使得该跑友有惊无险。
虽然赛程途中因不断停下帮助他人,和睦家医师跑团的成员们基本上未能实现个人成绩PB(个人最好成绩),但正是这一次次的停下,才成就了北马安全完赛的目标,更成就了其他人的PB。
赛前,北京和睦家医院从院内选拔出了50位持有美国心脏协会(AHA) 基础生命支持证书的医护工作者作为本次北马AED志愿者,并组织了三场AED使用专业培训课程,使得所有AED志愿者能够熟练使用组委会指定的AED设备,并掌握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联动120提供最及时有效的救助。比赛当日,AED志愿者们在早晨5点半就完成了集结,并于7点报数完毕全部就位,随时准备开始工作。他们均匀分布在从15公里开始到终点冲线区域后的近30公里区域内,以骑行或步行的方式全程在自己被分配到的1公里点位范围内进行往返巡视,发现、跟随、劝退并救助出现包括严重中暑、意识模糊或心脏早搏等状况的高危跑者,确保每一位通过此站点的北马跑者都能安全奔赴下一站点。这也就意味着,位于终点完赛区域内的步行志愿者,需要持续背着近5kg重的AED设备(相当于约9瓶矿泉水的重量)巡视至少8个小时,到关门时间后还需要密切观察一段时间完赛跑者们的状态,才能彻底结束当天的工作。
尽管责任重、专业性强、工作时间长,但50名和睦家AED志愿者们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,并协助医疗站点为跑友提供医疗服务。
爱健康、爱生活、科学跑、安全跑,2018北京马拉松完美收官,和睦家与你2019年北马再会!
扫描图中二维码,回看2018北京马拉松精彩图集!

